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经淼)
近日,邮储银行(601658)辽中支行推出的“稻米加工集群e贷”专属贷款产品成功落地。该贷款以辽中区粮食产业链经营实际为核心,优化原有集群e贷产品多项要素,具有利率优惠、手续简便、随借随还、额度高、授信快等特点,将有效缓解客户在集中收粮期间用款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成为邮储银行创新落实“协调机制”的有益实践。
创新升级“稻米加工集群e贷”批量落地辽中
该贷款主要聚焦为当地的辽中大米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方案。辽中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因辽中特有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和纬度关系,辽中大米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据沈阳鑫鑫米业法人赵子俊介绍,辽中大米以“米粒晶莹透明,蒸煮时,饭粒完整,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返生且有黏性”等特点远近闻名。
据了解,辽中区稻米产业蓬勃发展,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52.6996万亩,年产优质稻米43.5万吨。产业体系完善,通过“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有效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绿色食品认证面积9.57万亩,认证企业32家。现有83家稻米加工企业,包括省级龙头1家、市级龙头10家,加工能力强大,培育出“春晖金谷园”“丁家蛙田米”“奉天一香”等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多地。
同时,稻米加工企业的扩大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不足以及融资难等问题。辽中金融监管支局消保科临时负责人刘洋介绍:“粮食产业成本高、利润低,季节性明显,资金使用又多又急。原来,企业之间是互相拆借,成本高、风险大,贷款又缺乏抵押物……我们的调研显示,加工商对额度大、下款快的贷款存在很大需求”。
“政府+监管+银行”共同制定服务方案
辽中金融监管支局局长靳冬辉介绍,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辽宁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有关要求,在辽宁金融监管局的政策指导下辽中金融监管支局聚焦辖区粮食产业及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开展走访调研,将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辽中大米”确定为重点支持产业,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全力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完善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为此,辽中金融监管支局联合沈阳市辽中区发展和改革局、邮储银行辽中支行,构建了“政府+监管+银行”三方协作机制,共同制定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邮储银行辽中支行行长刘博介绍,该行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开展调研,在邮储总行的指导下,反复完善模型、调整利率、优化额度,不断改进服务模式,最终将该产品纳入全国系统“稻米加工集群e贷”产品,为老产品注入新活力,升级后的产品目前全国运行良好。该贷款产品除具有前文所提特点外,还努力实现贷款线上办理,支持企业在移动端核定授信金额,将单笔授信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截至目前,邮储银行辽中支行已完成12家企业共计5510万元授信审批,实现贷款投放2430万元;另有2笔贷款处于审批阶段,5笔贷款正在受理。预计年内授信总额将突破1亿元,为当地粮食加工企业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85户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获金融支持
靳冬辉介绍,依据辽中区对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辽中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稻米、肉牛、淡水鱼、花卉、果蔬”五大产业提升行动,全力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聚焦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土特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做大叫响“辽中有礼”品牌,将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辽中将继续强化基层金融监管支局与基层党政部门、基层金融机构“三基协同”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做法,以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以来,辽宁金融监管局联合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辽宁省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民营企业融资对接工作方案》,建立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民营板块,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将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辽宁省121种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主要经营企业信息及时推送给辖内金融机构,指导加强服务对接、优化业务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在机制项下“能贷尽贷”“能贷快贷”。据统计,银行机构目前已支持辖内名特优新农产品主要生产经营企业85户,贷款余额35.48亿元。
金融助力特色产业专业股票配资门户,刘二堡水稻田焕发勃勃生机。张洪波/摄
盈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